车市凉飕飕,这门“废铁”生意凭啥火得一塌糊涂?
宝马、法拉利、五菱宏光...甭管你出厂时身价差了几个零,在汽车生命旅程的终点站,它们都挺“平等”的——论吨卖,每吨也就两三百块钱。不过嘛,现在连这点“平等”也快保不住了。
济南槐荫区美里路、兰州市红古区平安镇...这些地名八竿子打不着,却有个共同的标签:汽车坟场。在那些报废中心里头,管你是百万豪车还是国民神车,结局都一样:压成铁疙瘩。
说起来,全国干这行的正规军有732家,散在23个省、5个自治区、4个直辖市。它们算是汽车流通链条上最后一环了,但别小瞧,这背后是个正在膨胀的大市场。
商务部那边刚出的数据有点意思:今年前11个月,全国回收的报废车就超过205万辆,比去年多了一成半还多。汽车占了近174万辆,涨得更猛,快两成了。但这还只是冰山一角!《新华视点》扒过,真正进正规渠道的报废车,也就三成左右。
这就跟眼下车市的冷清劲儿,形成了巨大反差。中汽协的数据看着就愁人:今年1-11月新车才卖了2311万辆,掉了9.1%。连新能源车都扛不住,连着5个月往下出溜。不少专家都嘀咕,明年新车销量估计还得跌。
报废车这生意为啥能逆势上扬?一方面,过去十几年中国汽车销量蹭蹭涨,攒下了海量的老车,这就是“原料”底气。私家车现在倒是不强制定报废年限了,但跑够60万公里,国家还是建议你“退休”。皮卡更惨,15年一到就得强制下线。
中再生协会报废车分会秘书长张莹分析得挺透:你看2018年拆的那些车,多半是2007到2012年上牌的。再想想那几年,中国汽车保有量可是从1.6亿飙到了2.2亿,暴涨50%!2009年咱就超过美国成了世界第一产销大国,到2018年,全国机动车保有量都3.27亿辆了,汽车占了2.4亿。按这趋势,报废率现在差不多能保持30%以上的增速。
不过,跟美国、日本这些“老司机”比,咱的报废率和回收拆解率还是太低了。张莹点破了差距:“咱这报废率平均也就占保有量的3%到4%,人家发达国家是6%到7%;回收拆解率更惨,才1%到1.5%,人家是5%到6%。” 这差距,恰恰说明空间还大着呢!张莹预计,2020年前后,报废车这块会迎来一波爆发期。
废铁之外,真金白银在哪?
车子从生产线到拆解线,走完一个循环,资源是能再利用了。但光卖废铁,那可真是“暴殄天物”。为啥那么多车宁愿“黑化”也不走正道?说到底,还是钱闹的。
举个栗子,一台老普桑,按规矩报废,“五大件”(发动机、方向机、变速箱、前后桥、车架)只能当废铁卖,撑死几百块。可要流到黑市呢?价格能翻好几倍!甭管是拆零件卖,还是倒腾到偏远地方接着跑,收益都比卖废铁高十倍不止。
这局面,其实有历史原因。早年间(1980年)国家为了节约资源,规定报废车必须彻底拆解,零件不能再用。所以长期以来,正规拆解厂基本就是把车“粉身碎骨”成废钢、废玻璃。
但现在风向变了!国家也意识到“五大件”藏着真金白银。2016年开始吹风,2019年更是动作频频:先是1月份十部委发文,明确要放开“五大件”再制造;紧跟着2月国务院拍板新《办法》;到了6月,新规正式落地——只要“五大件”还能用,就能卖给有资质的再制造企业,循环利用!
“虽然‘五大件’回收利用的细规矩还没完全落地,但这政策绝对是好事儿!”一位拆解企业的负责人挺乐观,“值钱的配件不用再按废铁价贱卖了,车主报废的积极性高了,说不定还能带动点新车消费呢。”
你想啊,一旦细则落地执行,正规拆解厂的身份可就变了——从单纯的“收废铁”升级成“收废铁+淘金二手零件”。光大证券研究所算过账:2020年这市场规模大概281亿;到2025年,能膨胀到846亿!这门“废铁”生意,眼看着就要驶入快车道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