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企淘汰赛加速,几家“快不行了”?别慌,这是好事!
最近这车市啊,淘汰赛明显按了快进键。说白了,就是市场越来越成熟了,该留下的留下,该出局的出局,再正常不过。你看,现在就是“牛的车企越混越好,不行的就得卷铺盖走人”,这说明咱中国的汽车产业,正借着市场规律,好好洗洗牌呢。
前阵子,平安银行内部一份邮件可把朋友圈炸了锅。邮件里点名猎豹、众泰、华泰、力帆这四家,说要排查风险,还提到“年底可能破产”,连带上下游供应商可能产生500亿坏账!这消息够吓人吧?虽然这几家车企事后都跳出来说“没这事”、“别瞎传”,但大伙儿心里那点焦虑,哪是那么容易平复的?
你说这四家是不是真像邮件里说的,年底就得“凉凉”?光看现在公开的消息,还真不好说死。不过呢,有个事儿咱没法装看不见:这哥几个,现在的日子是真不好过啊。
就拿华泰来说吧,去年底账上欠的钱就奔着快376亿去了!今年前九个月呢?车就卖出去两万多辆。这局面,想硬撑下去,难度系数不是一般的高。
但是!咱老百姓真不用为这些车企“被破产”的消息吓得睡不着觉。反过来想,这些企业要是真不行了,说不定反而是咱中国汽车产业升级、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信号呢!
去年7月到现在,车市销量可是连着掉了15个月,整个产业都在经历一场深刻的“变局”。这对不少车企和卖车的来说,滋味儿肯定不好受。为啥?因为市场变了啊!以前是大家抢着买新车(增量市场),现在是大家换着买、精挑细选(存量市场)。没点真本事、没点竞争力的企业,生存空间自然就没了,被淘汰?那是早晚的事儿。可这场调整,对整个汽车产业来说,那是必须得经历的“阵痛”。
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咱们国家的车企,其实还没真正经历过一次“大浪淘沙”的洗礼。过去二十多年,老百姓买车热情那叫一个高,市场呼呼地涨,大部分车企闭着眼睛也能活得挺滋润。结果呢?到现在全国整车企业愣是搞出来130多家,全球第一!但现状是“个头大,力气小”——尤其是在自己搞研发、资源利用、产业结构和赚钱能力这些硬指标上,跟那些汽车强国比,差得不是一星半点。
看看人家国际上怎么玩的?汽车这行当,玩的就是规模效应和品牌集中度。企业得在市场上真刀真枪地拼杀,该合并的合并,该淘汰的淘汰,在国内国外都卖出足够多的车,才能练出世界级的品牌,成为真正的巨头。德国、日本、美国那些地方,经过一百多年的“大逃杀”,活下来的车企集团没几家了,可你看看人家现在的产销量、竞争力、经营质量,哪个不是杠杠的?
所以说,淘汰赛加速,其实反映的是市场更成熟、更理性了,就是“优胜劣汰”的自然法则在起作用。当然啦,如果在这场淘汰赛里,连咱们自主品牌里那些领头的也出问题,那确实得敲响警钟。不过,看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:吉利、长城这些头部的表现还挺稳。就拿长城来说,今年前9个月卖了72万多辆,还涨了7%呢!
市场这“赢家通吃,输家退场”的架势,恰恰说明咱们汽车产业在利用市场规律加速洗牌。企业想活下来、活得好?没别的路,就得死磕创新,把自家实力搞上去,不然在这越来越残酷的竞争里,迟早得被刷下来。
更要紧的是,眼下全球汽车产业正赶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潮,结构大调整就在眼前。对中国车企来说,这绝对是前所未有的机会!如果咱们自己的企业能抓住“电动化、智能化、网联化、共享化”这波趋势,玩命提升创新能力,实现“质量、效率、动力”这三方面的根本性变革,把身子骨练结实了。那不仅不会被淘汰,反而能抓住未来发展的新机会,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!